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,充电站建设成为市场焦点。国家电网推出的“三零”政策(零上门、零审批、零投资)为低压用户建站提供了政策红利,但关于是否需要发改委备案的疑问始终存在。结合2025年多地政策实践与典型案例,需分场景、分类型具体分析。
一、个人自用充电设施:备案豁免,政策直通
对于个人在自有停车库(位)建设充电设施的情况,政策明确无需发改委备案。
例如,商丘市发改委规定,个人自用充电桩可直接向电网企业申请用电,纳入物业管理区域统一管理。
此类场景下,用户仅需通过“网上国网”APP等线上平台提交用电申请,提供身份证、场地权属证明(如房产证)及物业同意施工证明,即可享受“三零”服务全流程——从线上申请到供电企业上门勘查、外线施工,最终装表接电,全程无需跑腿办理行政许可。
二、低压集中式充电站:备案门槛与“三零”红利并存
若建设低压集中式充电站(总容量≤160千瓦),政策呈现“备案与便利并行”的特点。
根据河南省政策,此类项目需向县级发改委备案,但备案流程已大幅简化:用户仅需提交备案申请表、营业执照、场地租赁合同及土地权属证明,供电企业会代办占掘路备案等审批手续。
例如,某社区快充站项目通过线上提交材料后,3天内即获得电子备案通知书,同时享受供电企业免费的外线工程服务(如拉设电缆、安装电表),建站成本较传统模式降低约3万元。
三、独立占地充电站:备案强制,但政策支持叠加
对于独立占地的集中式充换电站(如高速服务区、国省道沿线充电站),备案成为法定前置条件。
根据规定,此类项目需向设区市发改委提交可行性报告、土地使用证明及资金来源说明,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工。
但政策红利同样显著:符合条件的公共服务领域充电设施可获得省级投资总额40%的补助,其他规模化项目补助比例达30%。
例如,某物流园区充电站通过备案后,不仅获得供电企业“三零”服务,还申请到120万元设备补贴,投资回收期缩短至3年。
四、实操建议:精准匹配政策,规避风险
容量核算先行:单台120千瓦双枪桩或2-3台60千瓦单枪桩可满足低压场景,超容量需按高压流程办理,失去“三零”资格。
材料准备齐全:租赁场地需提供“同意施工证明”,自建房需宅基地证,避免因材料缺失导致审批停滞。
关注政策时效:部分地区“三零”政策有效期至2026年,建议提前规划建站节奏,锁定成本优势。
“三零”政策与发改委备案的关系并非对立,而是根据项目类型形成差异化协同。
个人自用场景享受备案豁免,低压集中式项目通过简化备案流程叠加政策红利,独立占地项目则以备案换取更高补贴。
对于投资者而言,精准把握政策边界、提前规划建站方案,方能在新能源浪潮中抢占先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