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区应该如何安装充电桩?

行业资讯 2025-09-26 11:45:07

一、先搞懂政策,前期准备别落下

想在景区装快速充电桩,首先得把政策摸明白,这可是走对路的第一步。你想啊,要是不按政策来,后面可能到处碰壁,耽误事儿不说,还可能白忙活。所以景区得先去查查当地发改委、住建部还有文旅局出台的关于新能源设施建设的规定。

景区应该如何安装充电桩


就拿有些地方来说,对景区装充电桩特别支持,能给设备成本 30% 的补贴呢,而且明确要求 4A 级及以上景区的停车场里,快充桩的数量得不少于车位总数的 15%,这可是硬性要求,不能马虎。

前期准备有三件关键事儿必须做好。

第一件,得拉着电力部门的人到现场看看,评估一下景区电网能不能扛得住快充桩的用电需求。要知道,单个快充桩功率通常都在 60 到 120 千瓦,要是核心区域的变压器容量不够,那可就麻烦了,得提前计划着增容改造。

第二件,得把申报材料准备得妥妥当当,像景区的运营资质、场地使用权证明、充电桩怎么布局的图纸这些,一样都不能少,然后提交给电力公司和文旅主管部门审核,等审核通过了才能往下走。

第三件,得算算到底需要多少个充电桩。可以结合景区每天大概有多少游客,还有开电动车来的游客占比(现在很多大型景区,这个比例都已经到 40% 了)这些数据来估算,要是算少了,游客来了没地方充电,会影响人家心情;算多了,又会造成资源浪费,得不尝失。

二、选对设备很重要,得符合景区实际需求

选对充电桩设备,直接关系到充电快不快、用着稳不稳定,所以得兼顾实用性和适配性。

在类型上,景区首选得是直流快充桩,为啥呢?因为它充电快啊,30 到 60 分钟就能把电动车的电充到 80%,特别符合游客在景区停留时间短,想快速补能的需求。

当然,也可以搭配少量交流慢充桩,比如按 1 个慢充桩配 3 个快充桩的比例来,慢充桩就用来满足那些应急补能,或者车辆能长时间停靠的场景,像景区里酒店的停车场就很适合装慢充桩。

选设备的时候,有三个参数得重点关注。

第一个是兼容性,得选那些支持国标 GB/T 接口,还能适配主流车企协议的机型,不然有的游客开车来,接口对不上,或者协议不兼容,没法充电,那可就尴尬了。

第二个是防护性能,装在户外的充电桩,防水等级至少得达到 IP54,要是景区在山区或者海边,环境比较特殊,就得升级到 IP65 的防水等级,而且还得有防雷击、过温保护这些功能,不然遇到恶劣天气,设备很容易出问题。

第三个是智能化水平,最好选带物联网模块的设备,这样就能远程监控设备情况、查询设备状态,还能支持预约充电,给后面的运营管理省不少事儿。

三、合理布局是关键,既要好用又要好看

充电桩布局得合理,这样游客用着方便,也能提高使用效率,核心就是要做到 “游客能看见、能走到、能用得上”。具体怎么布局,有三个原则可以参考。

第一个原则,景区入口的枢纽位置要优先布局。像主入口、次入口的停车场,得集中设置一批快充桩,数量上至少要占到车位总数的 20%,而且最好装在靠近出口的地方,这样游客充完电就能直接开车离开,不会因为车辆滞留影响停车场的交通秩序。

举个例子,要是一个景区每天大概有 5000 个游客,那在入口停车场设置 40 个左右的快充桩,就能满足大部分游客刚到景区就充电的需求。

第二个原则,景区核心区域的外围要做好补位。在观光车换乘站、中途休息区这些地方,每隔 5 到 10 公里就得装几个应急快充桩,尤其是那些山区景区,游客开车进去得走很长的路,很需要这样的应急充电点。

而且在这些站点,还可以配上座椅、遮阳棚,打造成一个 “充电 + 休息” 的服务点,游客充电的时候还能歇会儿,多舒服。

第三个原则,景区的配套区域要联动布局。像景区里的酒店、餐饮集中的地方,也得装快充桩。游客在这儿吃饭、住宿,一般会停留 1 到 2 个小时,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把电充满。

要是像主题乐园这种游客特别多的景区,在配套区域装的快充桩比例还得提高,甚至可以超过 50%,这样才能应对高峰期的充电需求。

另外,布局的时候还得注意和景区的景观融合起来。可以给充电桩用仿木的外壳,或者采用隐蔽式的安装方式,别破坏了景区的自然风貌。

同时,充电桩要离林区、燃气设施这些易燃易爆的区域远一点,保证安全距离符合要求。

四、施工安装要仔细,质量安全都得抓

施工的时候,既要保证工程质量,又不能影响景区正常运营,所以得按步骤规范来,主要分三步。

第一步是基础施工。

得根据充电桩设备的承重要求,浇筑混凝土基座,还要提前把电缆管线埋好。要是景区在山区,地基条件可能不太好,还得额外做加固处理。施工时间也得选好,最好挑游客少的淡季,而且可以分段施工,尽量减少对游客游览的影响。

第二步是电力接入。

这一步很关键,必须让有电力施工资质的单位来接线。快充桩得单独接入专用回路,这样才能保证充电时电压稳定,不会出现忽高忽低的情况,影响充电效果和设备寿命。要是景区位置比较偏远,电网供电不太方便,还可以配套装光伏储能系统,这样既能减少对电网的依赖,又符合环保的理念,一举两得。

第三步是设备调试。

充电桩安装好之后,不能直接就投入使用,得进行满负荷测试。看看充电效率怎么样,接口能不能和不同品牌的电动车兼容,还有安全保护功能是不是正常。

同时,还要把充电桩和景区的智慧系统连起来,这样游客在景区官网或者导航 APP 上,就能实时看到充电桩有没有空位、能不能正常使用,特别方便。

五、运营维护要长效,让充电桩一直好用

装好充电桩只是开始,后期的运营维护也很重要,得建立 “管理 + 服务 + 技术” 三位一体的体系,才能让充电桩长期稳定地服务游客。

在管理方面,要引入智能充电系统,通过这个系统实时监控充电桩的运行数据,比如哪个充电桩用得多、哪个容易出故障。

然后根据这些数据调整运维重点,像节假日的 10 点到 16 点,一般是充电的高峰时段,这时候就得多安排人去巡检,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。

在服务方面,得方便游客支付,微信、支付宝这些常见的支付方式都得支持。

而且要在充电桩旁边放个操作指南牌,写上怎么扫码、怎么启动充电,要是游客操作不明白,还能有专职的服务人员帮忙解决问题,比如遇到充电故障了,能及时处理,这样游客的体验才会好。

在维护方面,要给每个充电桩建立档案,记录设备的安装时间、维修情况这些信息。

还要定期给充电桩做保养,比如擦擦外观、检查一下电路、升级一下软件,提前做好预防工作,尽量减少设备出故障的概率。

要是景区比较偏远,自己维护不方便,可以和周边的运维机构签个合作协议,约定好设备出故障了,他们得在 2 小时内响应,4 小时内修好,这样才能不耽误游客使用。

六、算算成本和收益,让项目能持续下去

在装充电桩之前,得先算算要花多少钱,后续能有多少收益,这样才能保证这个项目能长期做下去。

就拿装 100 个充电桩来说,其中 60 个快充桩、40 个慢充桩,设备采购大概要花 720 万元,施工安装得 100 万元,第一年的运营维护费用大概 10 万元,加起来总投入差不多 830 万元。

不过也不用太担心成本问题,有三种方法能帮助平衡收益。

第一种,积极争取政府补贴,很多地方对景区充电桩建设的补贴能覆盖 30% 到 50% 的建设成本,能省不少钱。

第二种,采用 “基础电价 + 服务费” 的定价方式,基础电价按当地的标准来,服务费可以按每度电 0.5 到 1 元来收,这样慢慢就能收回成本。

第三种,把充电桩和景区的其他业务结合起来,比如推出 “充电 + 门票”“充电 + 餐饮” 的套餐,游客充电的同时还能享受优惠,这样既能增加充电桩的使用量,又能提高景区其他业务的收入,一举两得。

结语

其实在景区装快速充电桩,不仅是响应绿色发展的号召,更是提升景区服务品质的重要举措。

从一开始研究政策、选设备、做布局,到后来的施工安装、运营维护,每一个环节都得兼顾实用性、安全性和美观性。

现在开电动车的人越来越多,景区把充电桩规划好、建设好、运营好,不仅能让游客更满意,还能成为景区的一大亮点,让景区在竞争中更有优势,最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。